第88章
百年之前, 江州。
一声令人牙酸的闷响,这是铁镐触碰到半腐朽棺木时的声音。
“挖出来了!”
左文敬与裴熙春对视一眼,都松一口气, 将铁镐递给墓穴上边的侍从,捎带着又从对方手里接过了一只笤帚, 开始清扫棺木上堆积的旧土。
侍从们默契地以这幅棺木为中心, 将四遭的积土挖开,朱宣和梁鹤庭占据了棺椁的另外两角,预备着将这幅棺木出土, 以备接下来的迁葬。
舒世松与木棉立在不远处的雨棚下,看着左文敬等人告罪一声,紧接着将棺材钉启开, 掀开了棺盖。
棺椁内隐约可见两道身影。
这是已故江州长史樊康和他的妻子陆氏的坟茔。
也是乔翎临行之前, 托付给他们的一件事情。
东都巨变之后,在中朝的强力支持之下,夏相公和祖相公联合完成了迁都事宜,将帝国的中心重新转移到了高皇帝所建设的神都城去。
只是这事儿说来简单,真的去办,可就难了。
神都那边的宫殿是否需要修缮, 各处公廨都还能用吗?
到时候哪些衙门先行, 哪些衙门断后?
牢狱里的那些人犯该当如何处置?
林林总总, 条目繁多。
关键时刻, 还是夏相公撑起了大梁。
先斩杀废帝余孽安抚人心, 震慑宵小,同时也减轻看管上的压力。
另一方面,又让天子召见幸存的臣工和老牌勋贵,展示温情。
与此同时, 又使人飞马奔赴神都,宫里也好,各处公廨也罢,赶紧给收拾出几间能住能用的房子来。
十日之后,天子便将携带三公九卿、勋贵要臣们移驾神都。
祖相公有些拿不定主意,私底下同这位前辈商量:“十天时间,是不是太紧了点?”
夏相公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:“就是要紧迫一些才好,皇帝总共才多大个身子,能住多少地方?”
“至于朝臣,就得趁着现在杀空了不少地方,赶紧选拔中用的出来!”
天子迁都,应该有一个简朴清明的开局,拖泥带水,眷恋华庭,像什么样子?
祖相公面露了然:“是该快刀斩乱麻地办!”
如是十日之后,天子便在中朝护持之下,将朝廷的中枢从东都挪到了神都。
夏相公作为首相,与天子同行。
而东都仍旧留有历代田亩户籍记档和浩如烟海的藏书,万万不容有失,便叫祖相公暂且在此坐镇。
与此同时,年轻一代的许多人物也暂时留了下来。
朝廷之所以要迁移,是因为东都已经接近于千疮百孔,而帝裔变更,偌大的国家需要一个新的开始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理所应当的放弃东都。
作为年轻一代,他们有责任,也有义务要把这个城池恢复成从前繁盛富丽的模样。
左文敬又升了一级,从三品金吾卫将军,刷新了勋贵任职品阶的最低年龄记录。
荣学士升任国子学司业,随从天子往神都去了。
舒世松被天子点为从六品刑部员外郎。
雷有琴、木棉和羊三姐都被分派去了京兆府任职。
闻学士因为站队及时,跟着蹭到了一点光环,现下已经离开了国子学,到户部去发光发热了……
他们以及除此之外许许多多的人,一起留在东都,预备等局面稳定之后,再启程出发,奔赴神都。
因为昔日纪氏夫人的亲口供述,万家与庄家作伴,都得了个满门抄斩,也不知她是否会后悔自己当日一时激愤之下的言辞。
乔翎还在做九九时的好朋友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万家。
舒世松用石灰在远香堂附近画了个圈儿,所有人一起挖了一遍,终于在一棵巨大的柳树下挖出了一具瘦弱的尸骸。
那是九九。
真正的九九。
他们将九九跟她的母亲温氏埋葬在了一起。
而后料理完手头上的事情,又一起远赴江州。
那里不仅仅是羊三姐的故乡,也是九九的故乡,是先帝沉淀过无数罪恶的地方,也是樊康和陆夫人的归处。
故事的起因在这里,那结尾也该在这里才是。
……
雷有琴在京兆府做司户参军事,经手的第一件事,就是给木棉安个户籍。
她还跟木棉商量:“木棉姐姐,你是想要个东都户籍呢,还是想要个神都户籍呢?”
毕竟她们现下都只是暂时栖身东都,等此间事了,就要往神都去的。
木棉想了想,还是说:“东都吧。”
她前半生的诸多回忆,甜蜜也好,苦涩也罢,心酸也好,惊悟也罢,俱都发生在东都。
这繁华富丽的都城,几乎见证了她的一生。
割舍不下了。
雷有琴应了声,又问她:“姐姐本是姓什么的?”
木棉摇了摇头:“不记得了。”
刚被卖掉的时候,好像还是记得的吧,后来渐渐地就忘了。
对一个奴婢来说,姓氏有什么要紧呢。
她笑了笑,神色洒脱,说:“姓羊吧。”
雷有琴笑眯眯道:“我想也是——听说过几天三姐要正式摆酒,收你做义女?恭喜恭喜!”
木棉笑着邀请她:“有空的话一定要去啊!”
雷有琴不假思索道:“这还用说?”
木棉时常会想起那个离开了的人。
她时常会想,她怎么会计划得这么周到?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
从前她们在一起说话,她说很羡慕别人有家人,唯独她孤零零的,什么都没有,原来她都记得。
木棉没有母亲,三姐失了女儿,她们刚好可以结伴同行,温暖彼此。
舒小娘子、雷小娘子和杨家小娘子都很好,但她们生来就是金枝玉叶,是无法真正地理解木棉的。
只有羊三姐可以。
……
这年的年底,雷有琴跟费家的郎君正式成婚了。
荣学士——现在该叫荣司业了。
荣司业不愿意拘束两个年轻人,刚巧自己升职得了笔奖金,再凑了凑家底,跟亲家雷夫人商议之后,两家各自出资一半,给两个年轻人在神都置办了一处屋舍。
后来舒家正式分家,舒世松跟母亲杨氏夫人搬离了书宅,就在他们俩旁边安了家。
相熟的年轻人一起约着聚一聚,吃吃饭,也很方便。
雷夫人知道舒世松性情沉稳,不跟自己女儿似的那么跳脱,私底下也委托她:“他们俩要是吵了嘴,你就给劝两句,年轻人过日子,哪有不闹矛盾的?”
舒世松笑着应了,只是还真没遇上过须得她亲身上阵去劝说的情况。
雷有琴跟丈夫没吵过架?
这怎么可能呢!
这天两个人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了一架——主要还是雷有琴在生气。
她一生气,就把门关上,在房里不出来了。
吃午饭的时候,费郎君来叫,她也不理。
最后还是从窗户把饭菜送进去的。
下午再来叫,她还是不理。
等到了傍晚时分,快要用晚饭的时候,费郎君又来敲门了。
雷有琴隔着门,没好气地说:“别敲了,我死啦,还吃什么饭!”
就听费郎君在门外说:“不是找你吃饭,是我在房里收拾东西,捡到了好大的一个信封,不知道是不是你的……”
雷有琴躺在榻上,气呼呼道:“不是!”
“那好吧。”
紧接着她听见了撕开信封的声响,再之后是费郎君饱含深情的朗诵的声音:“从晨光当中走来的你,像汇聚了万千星辰的你,无数个日夜渴盼见到的你……”
雷有琴刚听了一句,还在想:这是什么东西?好酸!
再听了后边两句……她忽然间反应过来了!
天啊!!!
这是她当初写给朱少国公的情书啊啊啊!!!!
雷有琴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,脚趾疯狂抠地:“求求你你不要念啦!”
费郎君还在外边继续朗诵:“你该如何采撷,我这朵带刺的玫瑰……”
雷有琴鞋都没穿,就飞奔着去开门,慌里慌张地把门栓拉开,臊红了脸,追着费郎君打:“啊啊啊啊都说了不要念啦!”
舒世松下值回来,就看她阿娘坐在院子里乘凉,脸上神情含笑,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似的。
她禁不住左右看看,只是没发觉有什么值得笑的东西:“阿娘,你笑什么呢?”
杨氏夫人莞尔道:“没什么,就是觉得年轻人可真好玩啊!”
……
舒世松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倒是她的叔父,从前的舒相公晚节不保,后来因故被贬为司马,出京赴任去了。
她是舒家尚书房这一脉的始祖。
致仕之后,舒世松得了空,也会去看看从前的老友。
记忆里雷有琴还是个爽利活泼的小娘子,现下也已经变成了费家沉稳慈祥的老祖母。
阮玉树和贾玉婵也在这儿,几个人聚在一起,看一群十来岁的小娘子在庭中追逐打闹,往来嬉戏。
有个格外俏皮的,还很好奇地过来问她们:“祖母,听说不久之前故去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因为心仪之人早早故去,所以才终身不娶的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叫她问得微微一默,几瞬之后,才轻轻点了点头:“算是吧。”
那小娘子长长地“啊——”了一声,捧着脸猜度着说:“他喜欢的那个小娘子,一定非常非常漂亮!”
“那倒也不是,”阮玉树在旁,稍显恍惚地说:“不过,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人。”
又有一个小娘子凑了过来:“祖母,听说从前帝国的都城不是神都,而是东都,东都里还有神仙,有妖怪,是真的吗?”
雷有琴笑着反问她:“你这是听谁说的呀?”
“哎呀,”那小娘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,老气横秋地说:“祖母,你不懂!”
她重新回到了小姐妹们当中去,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商量:“等今年放了田假,我们一起去东都探险吧?肯定很有意思!”
其余人七嘴八舌地附和:“好哎!”
阮玉树瞧着她们,恍惚间也瞧见了自己的青春:“说起来,也有两年没见到木棉了,她还在东都吗?”
“是啊,她大概是在那儿扎下根了。”
贾玉婵接管了家里边的生意,平日里三都之间往来得多一些:“我之前去东都的时候,我们俩还见了一面。”
她笑吟吟地说:“木棉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姑娘,在东都找了家学堂,叫她去念书……”
……
人生终了之前,舒世松最后去了一趟东都。
士安大道修得那么宽阔,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行。
这条道路的一端,系着的是宪娘桥。
桥边立了碑石,写的是捐赠人的名姓,阮氏士安与她的两个女儿宪娘和九九。
大概是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,碑石上的文字受到了一些磨损,“九九”这两个字似乎被磨损得格外厉害。
舒世松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摩挲这两个字,也是在这个瞬间,意识到了这两个字相对模糊的真正原因。
多少人曾经到这里来怀念过她呢。
醉别西楼醒不记。
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!